
偵“碳”大玩家 中的燃料和交通工具
偵“碳”大玩家 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最低。為此,兩支參賽團(tuán)隊需要在穿越美國的行程中使用低碳燃料。幸運(yùn)的是,不論是公路車輛還是其它交通工具,他們都有比以往多得多的交通工具可供選擇 。
燃料

氫氣
氫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不過除了含量豐富以外 ,它的性質(zhì)還決定了它能為多種不同的交通方式供能。
安裝了氫燃料電池的車輛把儲氫罐的壓縮氫氣轉(zhuǎn)換為電能,為車輛引擎供能,其續(xù)航里程與內(nèi)燃引擎車不相上下。而最好的地方在于,在行駛時,氫燃料車只排放熱量和水蒸氣。
在美國,殼牌在加利福尼亞州建立了35個加氫站,并計劃在兩年內(nèi)將總數(shù)增加到100個,以便讓這種燃料更加方便的使用,為更多類型的交通工具提供服務(wù)。這也是歐米伽團(tuán)隊在第一個賽段駛出金色加州后的一個發(fā)現(xiàn)。

液化天然氣(LNG)
天然氣的燃燒比其它任何化石燃料都更清潔,不過它的氣體性質(zhì)意味著在為車輛供能方面不是很實(shí)用。這正是壓縮天然氣(CNG)發(fā)揮作用的地方。
通過把天然氣壓縮到只有其在正常大氣壓下體積的1%,天然氣就成為了一種實(shí)用、可清潔燃燒的交通燃料,這正如《偵“碳”大玩家》參賽團(tuán)隊在一些獨(dú)特的改裝車上所發(fā)現(xiàn)的一樣。
液化天然氣(LNG)是低溫、液化的天然氣,它正在低碳排放交通運(yùn)輸中起到愈發(fā)重要的作用,為全球各地的重型卡車、巴士和船只提供能源。

電能
從日常使用的汽車和快速跑車,到重型皮卡車和極速摩托車,甚至高性能電動船,在偵“碳”大玩家中我們有多種電動交通工具(EV)供參賽團(tuán)隊選擇。這些零尾氣二氧化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在本次穿越多種地形的挑戰(zhàn)中,在節(jié)能減排方面也有著突出的表現(xiàn)。團(tuán)隊成員們考驗(yàn)了電動車的持久性和多功能性,開著它們穿越了沙丘和一些極度崎嶇不平的地形,甚至還乘坐了電動船。
第一集交通工具

阿爾法隊 現(xiàn)代 IONIQ 動力來源 - 電池

歐米伽隊 本田Clarity燃料電池車 動力來源 - 氫燃料電池

大眾 E-Thing 動力來源 - 電池

Bruce 22 動力來源 - 電池

Scorpion FS 26 Plus 動力來源 - 人力/電池

Tern E-Bike 動力來源 - 人力/電池

壓縮天然氣巴士 動力來源 - 壓縮天然氣

拉斯維加斯單軌電車 動力來源 - 電氣化鐵軌
第二集交通工具

阿爾法隊 純電動捷豹I-Pace 動力來源 - 電池

歐米伽隊 雪佛蘭 Bolt電動車 動力來源 - 電池

維修用軌道車 動力來源 - 汽油

攀爬車 動力來源 - 丙烷

馬 動力來源 - 草

Fiik Big Daddy 滑板 動力來源 - 電池
第三集交通工具

阿爾法隊 寶馬i8跑車 動力來源 - 油電混合動力

歐米伽隊 雷克薩斯LC500h 動力來源 - 油電混合動力

菲亞特124改裝的電動車 動力來源 - 電池

66 龐蒂亞克GTO改裝的CNG燃料車 動力來源 - 壓縮天然氣

本田Uni-Cub 動力來源 - 電池

Segway Drift W1 動力來源 - 電池
第四集交通工具

阿爾法隊 現(xiàn)代Kona電動車 動力來源 - 電池

歐米伽隊 雪佛蘭 Silverado 2500HD CNG 由通用汽車授權(quán)的替代燃料改裝公司PSI改裝 動力來源 - 壓縮天然氣

雪佛蘭Bolt電動出租車 動力來源 - 電池

Channje V8100 電動車 動力來源 - 電池

Inmotion V10 動力來源 - 電池

Onewheel+ XR 動力來源 - 電池
第五集交通工具

阿爾法隊 三菱歐藍(lán)德插電混合動力車 動力來源 - 油電混合動力

歐米伽隊 攬勝插電式跑車 動力來源 - 油電混合動力

狗拉雪橇 動力來源 - 狗糧

北極星Ranger 電動車 動力來源 - 電池

帆船 動力來源 - 風(fēng)

滑板 動力來源 - 人力
訪問偵“碳”大玩家的更多內(nèi)容
從洛杉磯到紐約的低碳之旅
兩支隊伍,30多輛交通工具,一場精彩的關(guān)于低碳排放的大比拼。在 偵“碳”大玩家 里,我們不比速度,而是看誰能更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完成這次旅程。了解更多關(guān)于這場比賽,團(tuán)隊以及交通工具的信息。
與主持人和參賽隊伍見面
了解參賽隊伍的更多信息
控制中心
與監(jiān)控 偵“碳”大玩家 兩支隊伍行程的超級大腦們見面
欣賞偵“碳”大玩家系列視頻
收看全部五集節(jié)目,跟隨阿爾法隊和歐米伽隊的腳步,看誰能以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從洛杉磯到紐約城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