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發布最新報告,提出中國在2060年前實現能源體系碳中和的可能路徑
2022年1月 17日
北京,中國 -?殼牌中國與殼牌全球能源遠景團隊今天在北京共同發布了殼牌能源遠景之《中國能源體系2060 碳中和報告》。這份報告提出了中國在2060年前實現能源生產與使用過程中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的可能路徑。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碳排放國,同時又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以及電動汽車制造與使用量全球領先的國家,中國既是全球氣候挑戰的一部分,也是其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中國宣布將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努力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3060 目標”)。在全球邁向可持續未來的脫碳征程上,這可謂是一個意義深遠的決定性時刻。
中國在2060 年前實現能源體系的凈零排放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因為中國在尋求脫碳的進程中,其經濟規模和能源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殼牌認為,如果中國以目標為導向迅速采取行動,這條路徑在經濟和技術層面都具有可行性。然而,成功的窗口稍縱即逝。要使中國在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路徑上取得進展,這十年中需要采取的關鍵行動包括:
1、投資建設可靠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網絡;
2、確立中國在低碳制造業的市場領導者地位;
3、通過氫能、生物質能源和 CCUS 實現轉型的技術示范項目實現重工業轉型;
4、開始有序實施煤炭轉型退出;
5、通過制訂綜合政策和建立行業聯盟,加速采取行動,并將城市作為變革的孵化器。
本報告勾勒的深入、迅速的脫碳路徑需要依賴于在經濟體中盡可能大范圍地普及電氣化,并且其電力是通過使用低碳和無碳能源發電產生。氫和生物燃料等低碳燃料將滿足那些較難電氣化行業的能源需求。為了充分發揮能源效率的潛力,中國還需要推動消費者和企業選擇低碳替代能源,同時大幅提高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的規模。
更具體來說,要實現2060目標,中國需要:
加快發展清潔技術
1、面向終端用戶的發電量增至三倍;
2、面向終端消費和制氫的電力系統規模增至四倍;
3、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提高到80%;
4、氫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份額從目前的較低水平提高到16%;
5、生物資源能源化利用增加八倍,并大幅增加生物質的商業化利用;
支持高能效和低碳選擇
6、投資提高能效,在未來40年,使整個經濟體的能耗強度降低一半;
7、在2030年至2060年期間,將政府主導的碳價格提高至少四倍;
實施碳移除
8、未來40年內,CCUS 規模增加 400 倍以上。
殼牌集團全球商業環境總經濟師Mallika Ishwaran博士表示:“全球正在努力實現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提出的目標,中國對此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確實極具挑戰,但這也提供了機會,幫助讓中國成為全球低碳制造業的領導者。通過及早行動和系統化布局,中國不僅可以在國內實現環境改善和社會進步,而且將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成為重要而積極的力量?!?/p>
殼牌中國集團主席黃志昌表示:“我們認為,《中國能源體系2060 碳中和報告》規劃的脫碳路徑在經濟和技術層面都具有可行性。這是因為我們既有深入的分析,也有長期以來服務于中國能源需求的經驗。殼牌的‘賦能進步’戰略提出,我們將與社會同步,在 2050 年以前成為一家凈零排放的能源企業。這一戰略正引領著我們提供清潔的、可持續的能源解決方案,助力中國實現‘3060目標’和建設生態文明?!?/p>
致編輯
關于殼牌在中國的業務
殼牌集團的所有核心業務都在中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殼牌同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一起合作,在國內及海外開發陸上和海上的油氣資源,包括與中石油合作開發的長北陸上天然氣項目,為中國的快速經濟發展提供所需的能源。殼牌也是中國領先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
殼牌在中國通過合資企業和獨資企業運營著超過1700座加油站的零售網絡,擁有超過2000個電動汽車充電終端。作為中國領先的國際潤滑油和瀝青供應商之一,殼牌在中國有5個潤滑油調配廠和1個潤滑脂生產廠。殼牌還同中國海油合資,在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區運營一個世界級的石化聯合工廠,主要生產烯烴和其他衍生品作為基礎化工原料供應中國市場,并為客戶提供優質卓越的服務。
殼牌能源(中國)有限公司是殼牌全球交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多元化的液化天然氣產品組合,和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與戰略方案。殼牌的企業風險投資部門殼牌創投在中國擁有一支專業團隊,通過投資于殼牌體系之外的創新性技術和商業模式,加速能源和出行領域革新。
關于殼牌“賦能進步”戰略
殼牌在2021年年初公布了其新的“賦能進步”全球戰略:創造股東價值、實現凈零排放、賦能生活和尊重自然。殼牌“賦能進步”戰略支持《巴黎協定》關于氣候變化最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針對如何與全社會同步,到2050年實現成為凈零排放能源企業的目標,殼牌提出了詳細的規劃。在面向客戶相關業務增長的推動下,殼牌將加速轉型為凈零排放的能源產品和服務提供商。更多關于“賦能進步”戰略的內容請訪問:殼牌通過以客戶為先的戰略加速實現凈零排放業務轉型 | 殼牌 中國 (shell.com.cn)
媒體問詢
殼牌中國新聞中心 SCHINA-Spokesperson@shell.com
免責聲明
這份遠景報告基于殼牌“天空”遠景中的數據。殼牌編寫本報告的假定場景是,到 2060 年中國能源體系將實現凈零排放,這與習近平主席 2020 年 9 月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的目標一致。然后,我們往前追溯,探討該目標是如何實現的。當然,要實現凈零碳排放能源體系,中國有許多潛在路徑可選擇,但我們認為,這份遠景報告所勾勒的路徑不僅具有技術可行性,而且將保持中國經濟的增長。雖然相對于“天空”遠景,本遠景在目標和假設方面更具挑戰性,但我們相信,盡管極具挑戰性,但目前仍具有技術可行性。然而,我們認為,成功的窗口稍縱即逝,若不采取重大行動,中國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凈零碳排放能源體系。殼牌的運營計劃和預算并未反映殼牌的凈零排放目標。殼牌的目標是,在未來對其運營計劃和預算作出調整,以反映殼牌向新的凈零排放目標的轉向。然而,這些計劃和預算需要與社會和殼牌客戶向凈零排放經濟的轉向同步。
殼牌能源遠景(包括此遠景)不應與殼牌戰略或業務計劃相混淆。在制定殼牌戰略時,我們的遠景僅僅是我們所考慮的眾多遠景中的一個可變選項。歸根結底,社會是否實現脫碳目標,并不在殼牌的控制范圍之內。雖然我們計劃與社會步調一致,但只有政府才能建立成功的框架。
殼牌的經營計劃、前景和預算以十年為一個周期進行預測,并在每年予以更新,旨在反映當前的經濟環境,以及我們可以合理地預期未來十年的情形。因此,殼牌的經營計劃、前景、預算和定價假設并未反映我們的凈零排放目標。未來,隨著社會向凈零排放目標邁進,我們希望殼牌的運營計劃、前景、預算和定價假設與這一發展同步。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直接和間接投資的公司為獨立的實體。在本新聞稿中,為了方便起見,有時使用“殼牌”、“殼牌集團”、及“集團”等詞,它們一般是指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及其子公司。同樣,“我們”、“我們的”一般也用于指代荷蘭皇家殼牌及其子公司或者為公司工作的人。這些措辭也用于簡單區別某家特定公司。本新聞稿中所用的“子公司”、“殼牌子公司”和“殼牌公司”是指荷蘭皇家殼牌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實體。殼牌擁有聯合控制權的實體和非法人業務一般分別稱為“合資公司”和“聯合運營業務”。殼牌擁有重大影響力但既無控制權也無聯合控制權的實體稱之為“關聯公司” 。為了方便起見,“殼牌股權”用于表示殼牌在一家實體或非法人聯合組織中持有的、除開所有第三方股權之后的直接和/或間接所有者權益。
本新聞稿包含關于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的財務狀況、運營結果和各項業務的前瞻性陳述 (其含義見美國1995年證券訴訟改革法案規定)。除歷史事實之外,所有其他陳述均是或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前瞻性陳述是指,基于管理層的當前預期和假定,而做出的關于未來預期的陳述,其中包含已知和未知風險及不確定因素,可能導致實際結果、業績或事件與前瞻性陳述中明示或默示的情況大相徑庭。前瞻性陳述包括但不限于,有關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可能面臨的市場風險的陳述以及表達管理層的預期、信心、估計、預測、計劃和假設的陳述。這些前瞻性陳述是指使用諸如“預期”、“相信”、“可能”、“估計”、“希望”、“打算”、“可以”、“計劃”、“目標”、“展望”、“也許”、“預計”、“將”、“試圖”、“目的”、“風險”、“應當”以及類似詞語或表述的陳述。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未來的運營可能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其運營結果與本新聞稿中的前瞻性陳述差別迥異。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原油和天然氣的價格波動;(b)殼牌集團產品的需求變化;(c)貨幣匯率波動;(d)鉆探和生產結果;(e)儲量估計;(f)市場損失和行業競爭;(g)環境風險和自然風險;(h)查明合適的潛在收購財產和目標以及成功談判并完成交易的相關風險;(i)在發展中國家和受到國際制裁的國家從事業務的風險;(j)立法、財政和法規方面的發展,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法規性措施;(k)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金融市場條件;(l)政治風險、項目延期或提前、審批和成本估算;(m)傳染病所造成影響的相關風險,例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以及(n)貿易條件變化。本聲明不保證未來的股息支付將匹配或超過以前的股息支付。本聲明中包含或提及的警示陳述明確限制了本新聞稿所包括的全部前瞻性陳述。讀者不應不適當地依賴于前瞻性陳述。關于其他可能影響未來業績的因素,請參見皇家荷蘭殼牌 20-F(截止到 2021年12月31日,可登錄 www.shell.com/investor 上打開 或 www.sec.gov 下載),讀者就此同樣應給予考慮。所有前瞻性陳述僅應截至本新聞稿發布之日(2022年1月17日)有效。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及旗下任何子公司均無義務公開更新或修改任何前瞻性陳述以反映新信息、未來事件或其他信息。由于上述風險,結果可能嚴重偏離本新聞稿的前瞻性陳述中明示、默示或隱含的情況。
在本新聞稿中,我們可能使用了SEC準則嚴格禁止在向SEC提交的文件中使用的詞語。敦促投資者仔細考慮我們在表20-F、文件編號 1-32575(可登錄SEC網站 www.sec.gov 下載)中披露的信息。